由巴哈姆特举办的「巴哈姆特 2022 ACG 创作大赛」已於日前揭晓所有组别的得奖者名单。为鼓励得奖者以及参赛者,本次 GNN 也特别专访到在本届赛事中於各组别获得前三名的得奖者,让他们分享本次的作品创作历程以及心情。本篇就为大家专访到「漫画组」铜赏的《Back & Up》作者「李白发中」。
《Back & Up》故事中,主角美美即使每天加班,她的业绩还是吊车尾……。
对於本作,评审们认为故事藉由黑色喜剧风格,将惊悚和搞笑结合得恰到好处。从剧情、叙事方式至画风,整体的配合让这部作品成为非常有趣又讨喜的作品。作品不论灵感是来自亲身体会或是周遭观察,都证明了作者拥有将人生百态转化成漫画题材的想像力。
Q1:首先请您跟大家自我介绍 A:大家好,初次见面,我是李白发中。

李白发中
Q2:会想创作这部作品的缘由? A:朋友常加班,我幻想他晚上如何工作,想着想着就变成《Back & Up》了。
Q3:有受到特定创作或是创作者的启发与影响吗? A:《Back & Up》是边看着伊藤润二的《漩涡》边画,留言有位眼光犀利的读者提到犬木加奈子,其实在分镜稿阶段,就有人说很像犬木加奈子,所以那位留言的读着真的相当内行。虽然之後画《Back & Up》原稿并没有刻意参考犬木加奈子,但有可能潜意识已经这麽做了也说不定,希望将来我也能想做出像《裂口女》这样的怪谈。
电影则是《2009 月球漫游》(Moon, 2009)。《Back & Up》里美美的公司叫「露能」,是电影里「Lunar Industries」的音译;美美的办公室在 289 楼是 2009 的重新拼写。
Q4:可否介绍这次作品的理念与特色? A:画自己想看的,也希望能吸引同好。
Q5:创作的灵感主要来自何处?有没有什麽故事或经历引发创作灵感? A:业绩压力、加班、对同事主管不满、老板经营方式、夜间的公司、复制人、失忆、无限轮回等等,其实都是被许多作品用过无数次、相当常见的老哏。我搅和这些旧元素,尝试做出新感觉。
Q6:这次整部作品是以惊悚悬疑的故事搭配大家所熟知的职场呈现,当初为什麽想要以这种方式建构故事呢? A:我猜如果由日常延伸的恐怖惊悚,比较容易贴近观众。如《惊魂记》(英文原名:Psycho, 1960)是女员工私吞公款;灵异鬼怪的话是主角搬入新家、小孩奇怪涂鸦的日常,我认为新家有奇怪声音是相当正常的事;《异形》(英文原名:Alien, 1979)把地球的舞台换成太空,但矿工与死神搏斗的日常跟在地球一样;《逃出绝命镇》(英文原名:Get Out, 2017)和《弑婚游戏》(英文原名:Ready or Not, 2019)是对新家庭与婚姻恐惧的日常;《孤儿怨》(英文原名:Orphan, 2009)是结合女人对年轻容貌的渴望以及领养新小孩的日常;《失婴记》(英文原名:Rosemary's Baby, 1968)虽借用了撒旦崇拜,但其实是产前忧郁症的日常……。
漫画的话,伊藤润二的《富江》是妖艳恶女与工具人们的日常、《至死不渝的爱》是青春期对单相思恐惧的日常;犬木加奈子的《裂口女》是小时候放学走路回家的日常。
所以《Back & Up》里我也放了日常元素:讨人厌的主管、每天加班、夜间的公司、做不完的工作、欺负人的同事、业绩差被瞧不起的同事、怪怪的所以被说闲话的同事……。
Q7:故事中段藉由「复制人」这一个关键字将课长之死解谜,而在末段阿丽的一番对话却又却整部故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,当初在构想故事时起承转合是如何构思的呢? A:当初脑中想的是《死魂曲 2》一树守结局里,诡异的 BGM 加上木船郁子似笑非笑的表情特写。《死魂曲 2》已经结束了,但故事还没。我想做出那种东西。
而且我猜如果把结局继续写下去,《Back & Up》会变成别种东西。
何况我对读者自己所想像的结局更有兴趣。当美美知晓谜底後,还会是原来的美美吗?她是否会为了业绩走上阿丽的路?还是她仍有道德良知而当吹哨者?是否会藉机报复欺负她的同事?抑或是隔天去自首?还是觉得大家都有病所以就不上班了?
不知编辑又是走了哪种结局呢?
Q8:整部大概从何时开始发想,花了多久时间制作? A:约 2~3 个月。
Q9:平常你是习惯使用手绘还是电绘,可否跟大家聊聊你平日的创作习惯? A:电绘。我先写大纲,这包含结局。接着写场景。打开画布按页分配场景。写台词。砍台词。砍场景。来来回回。
Q10:制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? A:拿笔电砸人的几个动作场面画了好几次。还有黑黑的气氛也是,这些我得多尝试才行。
Q11:制作途中有遇到什麽比较难忘的事情? A:因剧情需求,美美後期表情变化很大,常画到自己笑出来。但明明我想画恐怖漫画,就连评审也说是惊悚搞笑、黑色喜剧……。我猜「恐怖和搞笑只有一线之隔」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!不过课长倒是故意画那麽贱的。
《Back & Up》创作草稿
Q12:那是什麽样的机缘决定来参加巴哈姆特的创作比赛呢? A:这可是巴哈,谁不想来巴哈投稿呢!
Q13:如今获奖有没有什麽感想? A:不太真实。我是抱着能拿佳作要偷笑的心情投稿,毕竟《Back & Up》不是主流。感谢家人和朋友,才能有这部作品。
Q14:其他参赛作品中是否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作品呢?为什麽印象深刻呢? A:《来自猫的证词》的分镜相当流畅,画风也非常舒服,能一口气看完。希望将来我也能做出这种作品。
Q15:对这次创作大赛举办的感想与评价? A:像祭典一样,我每年都期待评审选出什麽作品。希望巴哈也能额外加入翻页功能,像小屋可以下拉看或翻页看就不错。毕竟投稿作品几乎都是页漫。
Q16:对於今後的发展计画? A:别饿死。
Q17:有什麽话想对玩家或读者说的呢? A:每一则留言我都有看,非常感谢读者们!这都是我的动力来源。
更多关於「巴哈姆特 2022 ACG 创作大赛」的得奖报导
巴哈姆特 2022 ACG 创作大赛「动画组」 专访报导
金赏暨文策院特别奖:无名小镇(即将刊登)
银赏暨文策院特别奖:这间宾馆有蚂蚁(即将刊登)
铜赏:颠倒男孩 BLUE WALL(报导连结)
铜赏:Love to death(即将刊登)
巴哈姆特 2022 ACG 创作大赛「漫画组」 专访报导
银赏暨文策院特别奖:外星人米豆(报导连结)
银赏暨文策院特别奖:理性的男人(即将刊登)
铜赏:Back & Up(本篇报导)
铜赏:掰掰,小梅!(报导连结)
巴哈姆特 2022 ACG 创作大赛「游戏组」 专访报导
金赏暨文策院特别奖:调香师|Perfumer(报导连结)
银赏暨文策院特别奖:嗜忆 Swallow(报导连结)
铜赏:自动混乱(即将刊登)